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一融双高”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信息科技学院党总支于2025年6月13日下午1:30在学院报告厅举办信息科技学院首届“共筑科技强国梦”AI+红色文化编程创意大赛。信息科技学院党总支书记刘焱、院长林晓峰、副书记王晓峻、副院长刘仁以及全体党员、教职工、在校学生共计58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科技与红色文化交融的创新盛会。
本次大赛以“AI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承”为核心,旨在通过编程创意实践激发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同时深化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推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
四大阶段比拼:科技与文化的深度碰撞
大赛流程设计环环相扣,通过四大阶段全面考验选手的综合素养:
第一阶段:专业素养大比拼。选手们首先以“秀出真自我”环节展现个人专业风采;随后进入“锋芒毕露”环节,各参赛队伍现场演示了“革命历史场景AI还原”“红色文化小战士对答系统”等融合AI技术的红色文化创新作品;最具挑战性的“黄金一百秒”答辩环节中,评委针对技术实现、创意逻辑等提出专业问题,选手需在限时内协作应答,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应变能力。
第二阶段:红色文化大比拼。参赛队伍通过抽签分组两两PK,抽取红色电影片段后,结合AI技术分析历史数据,以科技视角解读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既考验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深度,也凸显了AI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阶段:综合素养大比拼。以大转盘抽签形式展开,题目覆盖红色歌曲、党史知识、八项规定、国家科技成就及信息科技前沿等多领域,全面考察选手的知识储备与团队协作能力,现场气氛紧张热烈。
第四阶段:人气大比拼。通过大众投票拉票方式,吸引更多师生参与互动,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与参与度。
专业评委团:权威评审护航质量
大赛评委阵容强大,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任李林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主任刘士贤、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主任李博文,以及白江教授、兰玉明教授、刘晗老师、杨薇老师组成。评委们从技术创新性、红色主题契合度、用户体验及答辩表现等维度严格评审,确保了比赛的专业性与公平性。
领导寄语:科技赋能红色基因传承
学院院长林晓峰在赛后总结会中表示:“此次大赛是学院推动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实践。通过AI与红色文化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编程技能与创新能力,更让红色文化在科技浪潮中焕发新活力,为培养‘懂科技、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搭建了优质平台。”
党总支书记刘焱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红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根脉。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大赛为起点,用科技语言讲好红色故事,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创新者,让红色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生生不息。”
本次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推动了信息科技学院党建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政治核心作用”“凝心铸魂作用”“价值塑造作用”的生动实践。
接下来,信息科技学院将坚持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持续优化赛事机制,将“AI+红色文化”的创新模式常态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引领力和实践育人的社会号召力,推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实现党建和事业发展“一融双高”,为培养更多兼具科技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注入新动能。
本次大赛在全体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幕。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更推动了信息科技学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丰富了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赛事机制,让“AI+红色文化”的创新模式常态化,为培养更多兼具科技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