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庄严时刻,我院30名师生代表奔赴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以“英雄归故里青春续荣光”为主题的一堂跨越历史时空的“大思政课”。
活动在《穿越时空的回信》纪录片中拉开序幕,深沉的缅怀氛围瞬间弥漫整个会场。在“追忆:英雄足迹·精神永续”环节,三位学生代表深情诵读了志愿军烈士家书——喻求清致妻子白山、孙生禄致妹妹及鹿鸣坤致女友的信件。这些家书不仅承载着对亲人的深情眷恋,更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动情讲述了信件背后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他从家国情怀、革命意志、集体主义精神等角度,深入剖析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他强调,这种精神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必须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在“对话:英雄故事·赓续根脉”环节,师生们观看了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讲述与黄继光母亲通信的感人视频,随后纷纷提笔,现场为志愿军烈士书写回信。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王一彤同学饱含深情,朗读了自己的信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先烈的告慰、对今日盛世的描绘以及矢志报国的青春誓言。93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原所志,以亲身经历再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志愿军官兵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英勇战斗故事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在场师生深受震撼。
活动的尾声聚焦“传承:担当有我·砥砺前行”。全场师生激情澎湃,合唱《歌唱祖国》,表达了新时代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将“大思政课”推向高潮。我院这堂“大思政课”,借助第十二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重大历史时刻,通过真情实感的叙事、跨越时空的对话和深入心灵的互动,成功地将宏大的爱国主义主题转化为师生们真切的情感体验和坚定的价值追求。它深刻表明,思政教育唯有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形式载体、触及学生心灵,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未来,我院将与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铁岭县雷锋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积极探索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的新路径,以辽宁红色文化为底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让爱国主义精神持续在青年心中薪火相传。
活动结束后,全体师生驱车赴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党史教育基地,隆重举行校外“大思政课”实践研学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并成功开展实践研学活动。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功利与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贾秀红共同出席仪式。双方一致认为,共建“大思政课”校外实践研学基地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拥有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和专业研学长处,与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政教育需求高度契合。此次合作旨在通过优势互补,将厚重的党史素材转化为生动的育人教材,引导广大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汲取奋进力量。在全体师生的共同见证下,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并为“辽宁职业学院校外实践研学基地”揭牌。红色幕布揭开的瞬间,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标志着一段协同育人新征程的开启。
仪式结束后,全体师生在基地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通过参观学习、沉浸式体验和主题宣讲,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深度融合,在追寻英雄足迹中砥砺初心使命。在迎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特殊时刻,又一次开展了一场深刻的“大思政课”校外实践研学活动。
本次活动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政课,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它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场,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实现了 “行走中的思政课”的教育理念。当国家的仪式与课堂的宣讲同频共振,抗美援朝精神必将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从此有了新的传递者!